新國度與舊出書找九宮格:1949年后的世界書局–文史–中國作家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e63a1679ee2.08776482.

今朝,學界關于1949年后私營出書業的切磋,多從微觀視野動身,論述行業劇變。如朱晉平的博士學位論文《1949—1956年中國共產黨對私營出書業的改革》,首創性地在國度對本錢主義改革的時期語境中,以新中國成立后出書業政策演化為主線,完全論述私營出書業所經過的事況的培植成長、整理和年夜範圍公私合營的汗青過程。此途徑啟示了一系列后繼研討,價值不容否定。但自上而下的政策導向因果敘事,不難疏忽內裡的人事張力,招致結論略顯直接、僵硬。同時,在已有的個案考核中,研討者則往往聚焦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得以存續的出書社,抵消掉于書林的出書社缺乏追蹤關心,汗青的復義因此未獲充足浮現。基于上述研討近況,本文聚焦1949年后的世界書局,依托國度行政機關的政策號令與處所治理部分的公函條則,聯合出書社外部檔案與當事人回想,深描出書社從“仍準持續營業”,到“軍管”,以致“接收”,終極“清算停止”的汗青軌跡,平面化從當局部分引導,到出書社治理層,直至通俗員工各類氣力的對話與博弈,辨析世界書局在私營出書業社會主義改革中的經歷回響,盼望以此豐盛新中國成立后出書史的研討,為深刻會商關閉新的能夠。

一 從“持續營業”到“履行軍事治理”

1948年12月29日,期近將獲得全國成功的情勢下,中共中心發布關于新束縛區出書工作的暫行規則。在這份領導性文件中,世界書局被回為“平易近營及非所有的權要本錢所運營的書店”,可正常營業,冊本出售不受影響。早在規則公佈之前,山東濟南、河南鄭州兩地的世界書局分店就已復業。

1949年2月22日,姑且性的全國出書治理機構——中共中心宣揚部出書委員會成立(下簡稱“出委會”)。4月25日,出委會派遣徐伯昕、祝志澄、盧叫谷、萬啟盈等20余人南下餐與加入出書接收任務,南京束縛后盧、萬等人留南京展開任務,徐、祝率隊持續進步。一行人至丹陽待命,與由王益率領的山東新華書店南下成員匯合。出書任務隊進駐上海西郊的路況年夜學后,上海地下黨組織又預備了包含諸度凝、吉少甫、范用在內的20余人名單,三路人馬配合構成上海市出書業接收步隊。

5月27日,上海市軍事管束委員會宣布成立,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此中文明教導治理委員會(下簡稱“文管會”)由陳毅兼主任,夏衍、錢俊瑞、范長江、戴白韜為副主任,消息出書處是文管會下轄四部之一,周新武任處長,徐伯昕、祝志澄任副處長。消息出書處設有出書室,由祝志澄和王益擔任。9月,華東出書委員會成立,作為地域出書工作的行政治理部分,它與消息出書處一道成為上海出書業接收的引導機關。

世界書局的汗青可追溯至1917年沈知方在上海開辦的廣文書局,他那時另用世界書局或中國第一書局的名義出書投契冊本。后因世界書局的圖書銷路最好,沈知方停用廣文書局和中國第一書局的名義。1921年世界書局由私家獨資改為股份制。1933年出書社遭受經濟危機,翌年李石曾以世界社準備投資團名義簽署50萬元投資合同(現實投資5萬元)。抗戰時代,出書社在陸高誼的掌管下竭力維系。抗克服利后,李石曾經由過程增資手腕排斥舊無力量,把持了出書社。在書局60億元(金圓券)本錢中,李石曾派系占一半,余下則是銀行界與普通商股散戶。最后一屆董監事28人名單中,李石曾及其成員占三分之二,出書社由貿易性書局改變為權要本錢出書社。

束縛前夜,掌權世界書局的李石曾及其派系成員紛紜分開年夜陸或自行告退,引導層潰散。1949年6月,留滬董事受權組織成立由董事2人、總治理處各部5人、刊行所1人、印刷廠1人以及工會2人共11人構成的局務處置委員會,臨時處置出書社事務。出書社方面擬具《世界書局簡述》向下級部分報告請示。陳述分6點,第一部門“世界社與世界書局”,自述“世界書局創建于平易近國十年,由沈知方師長教師開辦”。在出書社墮入經濟艱苦后,“李石曾代表世界社投進巨資。從此世界社完整把持世界書局,無異為其出書宣揚之機構矣”。第二至第四點的“組織概略”“股東股權之分派狀態”“擔任人之剖析”側重談及李石曾及其派系成員。第五點“出書革命冊本之實況”歸納綜合在李氏掌控來世界書局“數年來舊書出書者為數至寡”的逆境。第六點“比來狀態”,以為出書社“雖生孩子才能無恙,然再生孩子之資金、原料,均付闕如,至今無法印刷出書”,“唯坐以待斃耳”。

6月5日,北京的出委會發布《全國出書工作概略》,稱讚世界書局“福州路中有八開間四樓年夜廈,為上海原有書店中門面最堂皇者”,初步鑒定本錢“除普通商股外,有李石曾等權要本錢,李之本錢又系從世界社轉來,世界社經濟為中法庚款”。是以,世界書局不再被回類為“私營年夜書店”,而是被劃為“半權要本錢及部門權要本錢出書機關”。同日,上海市出書業的接收任務開端,此中公民黨的出書機構被一概充公,平易近營出書機關則在清查權要本錢的基本上差別處理,普通是充公權要本錢改作公股持續營業,情形復雜者向中心報告請示請求實行軍管。

7月13日,上海市委向中共中心報告請示對世界書局的查詢拜訪成果,“本錢中李石曾占一半以上。董監事年夜半為有名革命分子(如張靜江、吳稚暉等)”,提出“臨時履行軍事治理,以便清查此中的權要本錢,維護此中的私家本錢,并作妥當處置”。10日后,中共中心回電,批准上海市委的軍管懇求,并請求“權要本錢的范圍必需作詳細研討,并將資料選送中心審核”。

8月15日,上海市軍管會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結合簽發世界書局軍管令,全文如下:

查世界書局股份無限公司為該局有革命權要本錢,茲錄用祝志澄為本會軍事代表。在軍事管束時代,代表本會在該局履行軍事監視及打點軍事治理事宜。仰該局一切職員,還是供職,安心任務,實在遵從引導,遵照反動綱紀,維護資財,機械,圖書,儀器,賬冊,檔案,車輛,器具及其他各項裝備等,并應由該局擔任職員造具具體清冊,確切陳述。

凡維護有功者獎,怠工損壞詭計搗蛋者依法懲處,仰即實在按照為要。

此令

主任 陳毅

副主任 粟裕

一九四九年捌月拾五日

從上述內在的事務可以看出,軍管目標是清查權要本錢股份,將其充公改作公股,而出書社可照常營業,北京的出委會對世界書局等舊出書機關也特殊作出“組織他們餐與加入印行教科書,領導他們開端做些為國民辦事的任務”的闡明。是以,期近將建政的中共眼中,世界書局仍是可以存續的。

對于竭力維系的出書社,新政權賜與相當水平的支撐。時期鼎革之際,教科書是未幾的能有發賣保證的出書物,為共同出售,1949年7月,出委會成立公私合營性質的華北結合出書社,擔任華北地域中小學教科書及講授參考書的出書刊行任務,上海市軍管會消息出書處參照此法成立面向華東地域的上海結合出書社。由於有政權的強力保證,華聯和上聯營業展開順遂,世界書局以私營成分成為兩家機構的開創股東,取得可不雅收益。8月,世界書局又與安徽宿縣專員公署訂立承印小學講義54萬冊的合同,擔當皖北各縣春季開學所需新編講義的義務。營業之外,世界書局積極加大力度與新政權的各類聯絡接觸。10月,出委會組織召開談話會會商行業成長,世界書局代表針對各項政策律例的印刷品需求量年夜的近況,提出能否由出委會編排制型,平易近營書店租型印造的提出。同月,出書社還向楊尚昆贈予《莎士比亞戲劇選集》和《左拉小說全集》,向馮雪峰贈予《莎士比亞戲劇選集》。11月,上海出書任務者協會組織北上考核團觀賞進修老束縛區出書業,世界書局派出俞鼎梅餐與加入。上述諸種舉動表白,世界書局積極作出融進新國度的盡力,以致于出書部主任朱聯保在軍管后信任:“世界書局為出書界一分子,當服從當局政策,跟隨同業之后,盡力任務,為完成文明扶植飛騰而辦事。”不外,軍管徹查出書社本錢情形后,世界書局的命運被改寫。

二 “由軍管到接收”

在宣布世界書局軍管后,據1949年8月底的詳盡查詢拜訪統計,世界書局總值國民幣15.5億元(舊幣,此中書店部門占3.5億元,印廠部門占12億元),權要本錢占53.6%。數月后,華東局宣揚部將世界書局及年夜東書局情形一并報告請示中宣部。11月8日,中宣部做出三點唆使,此中至關主要的是第一點,即“如其可充公之權要本錢,確各在50%以上,行將兩局私家本錢完整轉作印廠股份,僅留印廠以公私合營情勢,持續運營,兩書局書店部份即行撤消”。換言之如若權要本錢過半,世界書局將撤消出書與刊行兩部門,僅留印廠。

同時,世界書局外部狀態日益暗澹。出書方面,時期風尚和讀者興趣的改變,招致舊有出書物被裁減,世界書局共出書過圖書5 580余種,經審查尚可發賣者僅1 000余種,及格編纂的完善更致使出書營業完整中斷。經濟方面,書局日拆告貸印子錢部門達國民幣5 000萬元,每月利錢收入2 500萬—3 000萬元,什物告貸未回還金額快要1億元,職工薪金欠發兩個月。固然有主管部分指派的印刷營業,但難以支持運轉全部出書社日常開支,世界書局只能依附變賣機械和資料保持。在此景況下,出書社職工紛紜請求接收以處理保存窘境。

1949年11月16日,華東出書委員會依據中宣部唆使出臺關于世界書局接收的初步處置計劃:

(一)舉辦商股掛號(附佈告內在的事務及表格局樣),召開股東年夜會。

(二)依照比來物價情況所有的資產予以重估。

(三)存款5 000萬元,以禁止該局出售機械原料及安寧工人生涯。瑜伽教室

(四)租用該局刊行所所有的衡宇供新華總店利用,以加重該局清算時代之開支。

(五)各地分局(即分刊行所)由各地軍管會依照同一的清算措施派員清算接受,并將清算成果造表告訴上水兵管會。

(六)速令世界電促外地各分局,將其財富限于七日內列表寄來。

同日,華東出書委員會副主任王益與盧叫谷結合致信由出書委員會改構成立的中心當局出書總署,提出接收后的停止步調:“世界商務股掛號后,如我們股額跨越70%以上時,即在股東年夜會中宣布書店部門資產所有的回我們,工場部門資產為公私合營。以后世界書局名義撤消,印刷廠改為世界印鑄廠股份無限公司,總治理處停止。職員部門改行或斥逐。”12月19日,出書總署回電批准。20日,出書總署致電各地軍管會及國民當局,請求各地派出專員接收世界書局分店,做大好人員的設定任務,以與上海總局的接收任務相共同。

接收任務行將周全睜開之際,卻因12月12日中心國民當局政務院領導接受任務委員會華東任務團的到來而暫停。董必武在聽取報告請示之后,以為除世界書局外,世界社資產還觸及療養院、銀行、黌舍等,而相干產權資料并不完全,決議暫不接收世界書局。董必武返京聽取胡繩的報告請示后,轉變初志批准世界書局接收與否交由上水兵管會作終極決議。1950年1月12日,華東出書委員會就此與擔任世界社響應資產的高教處、衛生處、金融處等單元交流看法,相干單元均表現不否決出書社零丁接收,題目獲得妥當處理。

1950年2月1日,《懇求接收世界書局的陳述》呈遞至上水兵管會消息出書處出書室。2日,世界書局現實行政擔任人副司理沈思期、襄理沈季湘“亦因無法保持局務,于一九五〇年仲春二日來函懇求接收”。2月3日,夏衍在《懇求接收世界書局的陳述》上簽訂“批准照辦”。同日,上海文管會擬具《同一接收世界書局各地分支機構措施》,呈報出書總署。2月4日,陳毅與粟裕簽發“接文字第一號”令,盧叫谷被錄用為軍事代表,履行軍事監視及打點接收事宜。2月11日,世界書局上海總局收到“接文字第一號”令。2月18日,出書總署署長胡愈之、副署長葉圣陶、周建人結合簽發《出書總署為同一接收世界書局總局及各地分支機構的唆使》,委托各地軍管會某人平易近當局代為接收地點地域出書社分支機構,全部世界書局正式由軍管轉為接收。

三 接收任務與清算停止

1950年2月開端的接收,在安頓職員、印廠改組、冊本處置、商股掛號等四個方面逐次睜開。

出書社編纂、刊行、印刷三部分的職員安頓是接收后的重中之重。依照打算,自2月11日起編譯、刊行破產,印刷持續運轉。上海總局各部分職員的反映懸殊:“同人方面反應,印廠工友誼緒甚為熱鬧,總遍地室及刊行部同人對‘世界書局’名義之撤消,表現傷感及空想恢復外,尚無其他不安情感。”總務及刊行有員工超130人,接收后自愿在職60人,每人發放2—3個月在職金,其余職員所有的轉至新華書店任務。嗣后,世界書局印刷廠原打算公私合營,但對外承接營業無法連續,為防止機械閑置損耗,經軍管會先容,新華印刷廠與世界書局印刷廠于6月簽署租廠合約,一切任務職員一概留用。至于各地分支機構,則按照《同一接收世界書局各地分支機構措施》,物質衡宇地產等項撥交本地新華書店;自愿在職者賜與最高3個月在職補貼金,愿留職者則予以恰當設定;債權往出處各地軍管會某人平易近當局自行決議或償付、或拒付、或收受。

對接收職員來說,最難處置的是存書及書稿題目。盤點總局存書合計基價1 050 5000余元,此中裁減者約230余萬元,抵扣版稅存賬26萬余元,剩余圖書一度托年夜東書局、兒童書局代售,但銷量欠安。此后接收職員制訂《世界書局簡明書目》,依照甲類四折、乙類二折、丙類一折交予新華書店建立的適用書店代售,丁戊共享會議室己類則照廢紙作價。各地分店存書按三折盤算亦高達3億元,在出書總署的唆使下,各地軍管會參照上海措施予以處置。同時,對保存著作權的書稿,則告訴著作人打點清轉手續。據朱聯保回想,此中可為代表者,芳信所譯《俄國名劇叢刊》移交海燕書店;朱生豪《莎士比亞戲劇選集》本與開通書店告竣初步意向,后依軍代表看法交公營出書社為宜,最后轉交國民文學出書社;馬敘倫的《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則交還作者。1951年2月10日,出書總署一并出臺《世界書局、正中書局書稿修訂彌補暫行措施》《世界書局、正中書局著作權及紙型轉移租賃暫行措施》,對書稿的修訂、著作權回屬、稿酬、紙型租賃等題目做出細致規則。按照兩措施,《英漢四用辭典》《諸子集成》移轉中華書局,《元曲選》移轉文學古籍發行社,《中國藥學年夜辭典》《皇漢醫學叢書》移轉國民衛生出書社等持續出書;國民教導出書社以書面訂價4%的價錢租用《范氏年夜代數》、《葛氏立體三角學》、《高中新物理學》(高低)四書紙型。至此,書稿題目得以終極處理。

商股方面,1950年8月5日起,消息出書處在上海各報刊總共登載6次商股請求掛號通知佈告,請求自本日起商股股東在一月內“攜帶原股票(或收條)印鑒及其他有關證件至本市福州路第三九〇號該公司軍事代表室打點請求掛號(玄月五日截止,但外地股東如因路況未便不克不及依限打點者得視其詳細情形延伸之)。若逾限不來掛號作廢棄論”。掛號任務一向連續到1951年。截至該年10月16日,掛號股份約56%,未掛號股份約44%。在總共6億股中,按照股份分歧性質差別處置,此中充公轉為公股25.52%,代管解凍股10.63%,未掛號代管股7.71%,私股56.14%。在此之前的1951年3月,世界書局曾召開重要私股座談會,大都股東提動身放積年積欠股息的請求。即便不斟酌1950年接收后暫停營業的年份,如每股發1元國民幣,仍需6億元,接收職員不敢貿然決議。1951年12月,世界書局陸紹宗經由過程陳叔通致函胡愈之訊問結賬停頓,胡愈之于次年回函告訴:“擬截至11月15日止,將該局所有的財政狀態做出結算,再召開股東會,會商處置措施。”

1952年11月15日,軍管會如期完成總結陳述。據統計,包含總局、分店(除噴鼻港、臺灣兩地)、印刷廠在內各類資產合計總值115.14億元,減往欠債預備金9.44億元,計所有的凈值為105.70億元。陳述還宣布由公股、私股兩邊代表合組委員會擔任接收停止之后的任務:

世界書局原董事會及監察人,在接收時即已閉幕,現仍在滬者,只要董事三人,監察人二人(董、監原有廿八人),故私股董、監實已無法召集閉會。□擬按照政務院發布的《企業中公股公產清算措施》第十六條之規則,由公私兩方協商組織姑且治理委員會,并擬定:公股委員六人(華東消息出書局二人,上海市消息出書處二人,路況銀行華東區行一人,上海市工商局一人)、私股委員五人(即現有的私股董監任之),主任委員由公股委員中選任之。姑且治理委員會成立之后,軍管會接收任務即告停止,其后一切清算、改組以及其他營業,統由姑且治理委員會擔任處置之。

1953年7月23日,世界書局姑且治理委員會(下簡稱“臨管會”)成立,處置私股及資產,成為任務重心。

世界書局私方股東亦屢次召開座談會,就出書社將來前程停止會商。1953年7月12日的私股代表擴展座談會中,與會股東就復業、投資副業、閉幕三種計劃告竣初步看法,盼望清算閉幕出書社,發回股金。1954年2月7日,時隔5年后召開的股東姑且會正式經由過程停止出書社決定:

本會對于本公司今后處置措施,分歧批准清算閉幕,發出股金。并受權姑且治理委員會處置一切,并變售一切資產,按資負情形,照六億股分期攤還,以資停止。并由姑且治理委員會在停止后,作出版面陳述,告訴各股東。

有興趣思的是,此前1954年1月24日的第四次私股代表擴展座談會已事後對各股東的股金用途提出富有時期特點的提出:“列位未來領到股金后,在自發自愿的基本上,請酌量購置國度扶植公債,輔助國度經濟扶植,表現列位的愛國精力。又盡對不成應用余資,作屯貨、搶購等損壞國度經濟扶植的舉動。如股東中竟有作此不符合法令行動,應會議室出租請隨時揭發。”1954年3月,出書社以每萬股國民幣5元的價錢發放第一次股金,合計發放30萬元。

此次股金發放還激發一段插曲。1934年,杜月笙因李石曾關系,向出書社投資5萬元,1947年又打點增資擴股,算計持有42 071 700股,他自己還于1948年被選為世界書局最后一任董事長。杜月笙名下的股份因無人前去掛號,以“猜忌股份”名義由路況銀行代為托管。1954年6月,杜月笙之子杜維翰、杜維寧結合致函請求1947年股份權益:

關于一九四七年前后之增資部門,其手續顛末,股票憑證實確具有,自應提出主意由繼續人予以應得之權益。同時附帶闡明,先嚴另有欠國度應還債款部門,由翰、寧等擔任打點,此項股款將轉作還債款之一部門,為輔助處理先嚴未了題目,決非為小我好處著想。此點態度,請你局于處置上依據現實情形,與〔于〕規則手續外加以照料者也。

斟酌到請求補辦掛號的情形存在,1955年第五次臨管會上經由過程決定“今后若有未掛號股份的股東請求補辦掛號,檢明有關證件無誤后,可允予補辦。一切顛末補辦掛號手續及經審查經由過程的股份,其應發回之股金向路況銀行領反轉展轉發給股東”。杜月笙情形的復雜之處在于他自己被視作“世界社份子者”,杜維翰、杜維寧的主意能否獲得支撐,還在于可否經由過程審查。因相干史料缺少,此事后續今朝難以揣度。

跟著國度經濟扶植情勢的成長,發放股金已顯得分歧時宜。1956年1月,擔任清算任務的出書社人員自動致信方學武、諸度凝,盼望結束發放第二次股金,而將其用于國度投資:“世界書局現存資產,據估量約尚值國民幣六七十萬元。我們以為,發回股金,已不合適今朝情形,應當跟著情勢的成長,妥當地設定這筆資金。為此,謹以我們的態度,提出將這筆資金合并于其他公私合營企業,使之既能為國度增添生孩子,有利于社會主義扶植,同時也照料到私股的好處。”就此題目,上海市國民委員會出書工作治理處也有會商。1956年3月29日,該處擬定以每萬股1元最后發放一次股金,剩余資產改做投資。在與私股代表交流看法后,出于照料,每萬股股額增添為2元,其余細則不變。12月4日,上海市國民委員會批復批准。12月29日,臨管會召開第六次會議,會商經由過程發放總計12萬元的第二期股金和剩余資產“投資國度企業,用定息方法處置以資停止”的處置計劃。

在屢次切磋和和諧后,各方決議將世界書局剩余資產投資于承租出書社印刷部分的上海新華印刷廠。1957年9月27日,臨管會召開最后會議,經由過程停止計劃。10月25日,臨管委佈告各股東:“本公司經清產核資后,將所有的資產除往欠債后的余額,計國民幣77萬余元,投資于上海新華印刷廠,每萬股凈值12.86元,自1957年起,由該廠按定息政策,發給定息。”自此,世界書局徹底停止。

結 語

1962年,朱聯保完成《關于世界書局的回想》一稿,作為供職近30年的老員工,其文對舊店主頗多確定。但此立場無法取得承認,周予同在審查文稿時就對朱聯保贊許開辦人沈知方表達了不滿:“白文對沈知方難免有點涂脂抹粉之嫌,因在出書界,沈以狡黠書起身,目 TC:9spacepos273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