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8d14d40c1854.81517993.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民當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7月28日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依據《中華國民共和國國平易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編制,重要明確“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緒、發展目標、重要任務和嚴重舉措,是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專項規劃,是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行動指南。
第一篇 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
“十三五”時期是周全建成小康社會和進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是深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周全深化科技體制改造的關鍵時期,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心、國務院決策安排,面向全球、安身全局,深入認識并準確掌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請求和國內內科技創新的新趨勢,系統謀劃創新發展新路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開拓發展新境界,加快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加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第一章 掌握科技創新發展新態勢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年夜以來,黨中心、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作出深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嚴重決策安排。我國科技創新步進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衝破向系統才能晉陞的主要時期,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焦點地位加倍凸顯,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勢進一個步驟晉陞,已成為具有主要影響力的科技年夜國。
科技創新才能持續晉陞,戰略高技術不斷衝破,基礎研討國際影響力年夜幅增強。獲得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載人深潛、深地鉆探、超級計算、量子變態霍爾效應、量子通訊、中微子振蕩、誘導多效能干細胞等嚴重創新結果。2015年,全社會研討與試驗發展經費收入達14220億元;國際科技論文數穩居世界第2位,被援用數升至第4位;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達到9835億元;國家綜合創新才能躋出身界第18位。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晉陞,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0年的50.9%進步到2015年的55.3%。高速鐵路、水電裝備、特高壓輸變電、雜交水稻、第四代移動通訊(4G)、對機場送機地觀測衛星、斗極導航、電動汽車等嚴重裝備和戰略產品獲得嚴重衝破,部門產品和技術開始走向世界。科技體制改造向系統化縱深化邁進,中心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治理改造獲得實質性進展,科技資源統籌協調進一個步驟加強,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慢慢完美,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位置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國際化程度年夜幅晉陞,國際科技一起配合深刻開展,國際頂尖科技人才、研發機構等高端創新資源加快集聚,科技交際在國家總體交際中的感化日益凸顯。全社會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國家自立創新示范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創新創業主要載體,《中華國民共和國促進科技結果轉化法》修訂實施,企業研發價格加計扣除等政策落實成效明顯,科技與金融結合加倍緊密,國民科學素質穩步晉陞,全社會創新意識和創新活氣顯著增強。
“十三五”時期,世界科技創新呈現新趨勢,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進進新常態。
全球新一輪科技反動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科學技術從微觀到宏觀各個標準向縱深演進,學科多點衝破、穿插融會趨勢日益明顯。物質結構、宇宙演變、性命來源、意識本質等一些嚴重科學問題的原創性衝破正在開辟新前沿新標的目的,信息網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清潔動力、新資料、先進制造等領域呈現群體躍進態勢,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催生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形式,對人類生產方法、生涯方法甚至思維方法將產生史無前例的深入影響。科技創新在應對人類配合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日益主要的感化。全球創新創業進進高度密集活躍期,人才、知識、技術、資本等創新資源全球流動的速率、范圍和規模達到絕後程度。創新形式發生嚴重變化,創新活動的網絡化、全球化特征加倍凸起。全球創新版圖正在加快重構,創新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科技創新成為各國實現經濟再均衡、打造國家競爭新優勢的焦點,正在深入影響和改變國家氣力對比,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競爭格式。
我國經濟發展進進速率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造,促進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急切需求依附科技創新培養發展新動力。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建設生態文明,急切需求依附科技創新衝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應對生齒老齡化、打消貧困、增強國民安康素質、創新社會管理,急切需求依附科技創新支撐平易近生改良。落實總體國家平安觀,維護國家平安和戰略好處,急切需求依附科技創新供給強年夜保證。同時,我國國平易近支出穩步增添,市場需求加快釋放,產業體系加倍完備,體制活氣顯著增強,教導程度和人力資本素質持續晉陞,經濟具有持續向好發展的宏大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綜合國力將再上新臺階,必將為科技創新的加快衝破供給堅實基礎。
同時,必須甦醒地認識到,與進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請求比擬,我國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單薄環節和深層次問題,重要表現為:科技基礎依然單薄,科技創新才能特別是原創才能還有很年夜差距,關鍵領域焦點技術受制于人的局勢沒有從最基礎上改變,許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夠高。制約創新發展的思惟觀念和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高。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技巧人才非常缺少,創新型企業家群體亟需發展壯年夜。激勵創新的環境亟待完美,政策辦法落實力度需求進一個步驟加強,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程度有待進步,科學精力和創新文明需求進一個步驟弘揚。
綜合判斷,我國科技創新正處于可以年夜有作為的主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著差距進一個步驟拉年夜的風險。必須緊緊掌握機遇,樹立創新自負,增強憂患意識,勇于攻堅克難,主動順應和引領時代潮水,把科技創新擺在加倍主要地位,優化科技事業發展總體布局,讓創新成為國家意志和全社會的配合行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國家創新發展新局勢,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新征程。
第二章 確立科技創新發展新藍圖
一、指導思惟
“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惟是:高舉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偉年夜旗幟,周全貫徹黨的十八年夜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力,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惟、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主要思惟、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主要講話精力,認真落實黨中心、國務院決策安排,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周全”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自立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焦點地位,以深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造為主線,周全深化科技體制改造,鼎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焦點的周全創新,著力增強自立創新才能,著力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著力擴年夜科技開放一起配合,著力推進年夜眾創業萬眾創新,塑造更多依附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確保如期進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基堅實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平易近族偉年夜復興中國夢供給強年夜動力。
二、基礎原則
——堅持把支撐國家嚴重需求作為戰略任務。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嚴重需求,明確主攻標的目的和衝破口;加強關鍵焦點個性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充足發揮科技創新在培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塑造引領型發展和維護國家平安中的主要感化。
——堅持把加快趕超引領作為發展重點。掌握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在關系長遠發展的基礎前沿領域,超前規劃布局,實施非對稱戰略,強化原始創新,加強基礎研討,在獨創獨有高低工夫,周全增強自立創新才能,在主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標的目的,把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堅持把科技為平易近作為最基礎主旨。緊緊圍繞國民親身好處和緊迫需求,把科技創新與改良平易近生福祉相結合,發揮科技創新在進步國民生涯程度、增強全平易近科學文明素質和安康素質、促進高質量就業創業、扶貧脫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愛型社會中的主要感化,讓更多創新結果由國民共享,晉陞平易近眾獲得感。
——堅持把深化改造作為強年夜動力。堅持科技體制改造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造同步發力,充足發揮市場設置裝備擺設創新資源的決定性感化和更好發揮當局感化,強化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廢除科技飯店機場接送與經濟深度融會的體制機制障礙,激勵原創衝破和結果轉化,切實進步科技投進效力,構成充滿活氣的科技治理和運行機制,為創新發展供給持續動力。
——堅持把人才驅動作為本質請求。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把人才資源開發擺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地位,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集人才,改造人才培養應用機制,培養培養規模巨大、結構公道、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
——堅持把全球視野作為主要導向。主動融進布局全球創新網絡,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設置裝備擺設創新資源,把科技創新與國家交際戰略相結合,推動樹立廣泛的創新配合體,在更高程度上開展科技創新一起配合,力爭成為若干主要領域的引領者和主要規則的貢獻者,進步在全球創新管台灣大車隊機場接送理中的話語權。
三、發展目標
“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才能年夜幅躍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國家綜合創新才能世界排名進進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無力支撐周全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
——自立創新才能周全晉陞。基礎研討和戰略高技術獲得嚴重衝破,原始創新才能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晉陞,整體程度由跟跑為主向并行、領跑為主轉變。研討與試驗發展經費投進強度達到2.5%,基礎研討占全社會研發投進比例年夜幅進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收入與主營業務支出之比達到1.1%;國際科技論文被引次數達到世界第二;每萬生齒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通過《專利一起配合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感化顯著增強。科技創新作為經濟任務的主要方面,在促進經濟均衡性、包涵性和可持續性發展中的感化加倍凸起,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支出達到34萬億元,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添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20%,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達到2萬億元;成長起一批世界領先的創新型企業、brand和標準,若干企業進進世界創新百強,構成一批具有強年夜輻射帶動感化的區域創新增長極,新產業、新經濟成為創造國平易近財富和高質量就業的新動力,創新結果更多為國民共享。
——創新型人才規模質量同步晉陞。規模巨大、結構公道、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初步構成,涌現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型企業家和高技巧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隊伍進一個步驟壯年夜,人力資源結構和就業結構顯著改良,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達到60人年。人才評價、流動、激勵機制加倍完美,各類人才創新活氣充足激發。
——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加倍成熟定型。科技創新基礎軌制和政策體系基礎構成,科技創新治理的法治化程度明顯進步,創新管理才能建設獲得嚴重進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倍健全,高級學校、科研院所管理結構和發展機制加倍科學,軍平易近融會創新機制加倍完美,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晉陞。
——創新創業生態加倍優化。科技創新政策法規不斷完美,知識產權獲得有用保護。科技與金融結合加倍緊密,創新創業服務加倍高效便捷。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流動加倍順暢,科技創新全方位開放格式初步構成。科學精力進一個步驟弘揚,創新創業文明氛圍加倍濃厚,全社會科學文明素質明顯進步,國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
專欄1 “十三五”科技創新重要指標
指標
2015年指標值
2020年目標值
1
國家綜合創新才能世界排名(位)
18
15
2
科技進步貢獻率(%)
55.3
60
3
研討與試驗發展經費投進強度(%)
2.1
2.5
4
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人年)
48.5
60
5
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支出(萬億元)
22.2
34
6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添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15.6
20
7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收入與主營業務支出之比(%)
0.9
1.1
8
國際科技論文被引次數世界排名
4
2
9
PCT專利申請量(萬件)
3.05
翻一番
10
每萬生齒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6.3
12
11
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億元)
9835
20000
12
國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
6.2
10
四、總體安排
未來五年,我國科技創新任務將緊緊圍繞深刻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無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網絡強國、陸地強國、航天強國、安康中國建設、軍平易近融會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充足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加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進步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焦點引領感化。
一是圍繞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加強兼顧當前和長遠的嚴重戰略布局。加速實施國家科技嚴重專項,啟動“科技創新2030—嚴重項目”;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技術體系,加強現代農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動力等領域一體化安排,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引領產業變革;健全支撐平易近生改良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衝破資源環境、生齒安康、公共平安等領域的瓶頸制約;樹立保證國家平安和戰略好處的技術體系,發展深海、深地、深空、深藍等領域的戰略高技術。
二是圍繞增強原始創新才能,培養主要戰略創生力軍。持續加強基礎研討,周全布局、前瞻安排,聚焦嚴重科學問題,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年夜科學計劃和年夜科學工程,力爭在更多基礎前沿領域引領世界科學標的目的,在更多戰略性領域實現率先衝破;完美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基地建設,按效能定位分類推進科研基地的優化整合。培養培養一批世界程度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高技巧人才和高程度創新團隊,支撐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壯年夜創新型企業家隊伍。
三是圍繞拓展創新發展空間,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年夜局。支撐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間,建設一批具有嚴重帶動感化的創新型省市和區域創新中間,推動國家自立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創新發展,系統推進周全創新改造試驗;完美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加年夜科技扶貧力度,激發基層創新活氣;打造“一帶一路”協同創新配合體,進步全球設置裝備擺設創新資源的才能,深度參與全球創新管理,促進創新資源雙向開放和流動。
四是圍繞推進年夜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傑出創新創業生態。鼎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樹立統一開放的技術買賣市場體系,晉陞面向創新全鏈條的服務才能;加強創新創業綜合載體建設,發展眾創空間,支撐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深刻實施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戰略。完美科技與金融結合機制,鼎力發展創業投資和多層次資本市場。
五是圍繞廢除束縛創新和結果轉化的軌制障礙,周全深化科技體制改造。加速中心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治理改造,強化科技資源的統籌協調;深刻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間,進步企業創新才能;推動健全現代年夜學軌制和科研院所軌制,培養面向市場的新型研發機構,構建加倍高效的科研組織體系;實施促進科技結果轉移轉化行動,完美科技結果轉移轉化機制,鼎力推進軍平易近融會科技創新。
六是圍繞夯實創新的群眾和社會基礎,加強科普和創新文明建設。深刻實施全平易近科學素質行動,周全推進全平易近科學素質整體程度的晉陞;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鼎力推動科普信息化,培養發展科普產業;推動高級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各類科研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弘揚科學精力,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增強與公眾的互動交通,培養尊敬知識、崇尚創造、尋求出色的企業家精力和創新文明。
發佈留言